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現代中國史家(自)傳記研究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ans’ (Auto-)Biographies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宋家復 
課號
Hist7163 
課程識別碼
123 M65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5,6,7(12:20~15:10) 
上課地點
歷史研討室 
備註
學士班有意修習之同學,請於開學後向教師領取授權碼。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6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modernChiHi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23 M6530
本課程將閱讀討論一系列二十世紀中國史家的傳記或自傳,希望藉由相對全面與長期性的生命史掌握,對每一位個別史家的學思歷程、功力性情、師友社群、家國世運等等達成比較綜合性的同情了解,並進而為當下身為研究所階段專業史學生徒的同學們提供可資參考的生涯規畫甚至人物典範。 

課程目標
這不是一門研究實習式的前導課程,亦非史學方法論型的後設課程,而是以許多前輩史家專業實作(historians at work)及其生命教養(Bildung)的個案研究,以期呈現出「創造歷史(make history)」的諸多可能性。 
課程要求
每次上課將由同學負責報告指定文本讀物,報告主題是任何報告人覺得該史家生平學思特別值得注意、讚賞、批評的地方。口頭報告寧短勿長,以言之有物、不浪費聽眾時間為原則。報告人於報告前一週上課時必須提供報告講義,應為不超過十頁的所報告文本選輯,預定於口頭報告時將會使用者。報告本身提綱可於報告當日提出。討論雖自由,但時時必須參照相關於討論中的文本,切忌天馬行空。
無期中考。期末作業是一篇6000-10000字書面報告,原則上以之前口頭報告為主題擴展而成,需包含現代研究成果回顧並搭配史家文獻驗證,亦可轉換專書撰寫報告,惟均需事先諮詢教師同意。報告需以電腦打印於A4紙張,字型不得小於11,兩倍行距,留有適當邊界以便教師眉批,其他格式則依循自選期刊論文慣例,以全篇一致為原則。
評分標準:課堂參與表現60%(含基本課堂要求如準時出席、遵守秩序、講義準備、詢答合度等),期末作業4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下列課綱進度將隨學期狀況、時數與師生講習興趣隨時調整。
1. 導論:自我與歷史 -- 歷史學家的(自)傳記
Jeremy D. Popkin, History, Historians, and Autobiograph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2. 陶希聖 1889-1988
《潮流與點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3. 陳衡哲 1890-1976
《陈衡哲早年自传》,安徽教育,2006。
4. 陳寅恪 1890-1969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聯經增訂版,2003。
5. 郭沫若 1892-1978
《郭沫若自傳》,江蘇文藝,1996。
6. 洪業 1893-1980
陳毓賢,《洪業傳》,聯經,1992。
7. 顧頡剛 1893-1980
《古史辨自序》或《走在歷史的路上》(台北遠流1989)。
顧潮,《歷劫終教志不灰:我的父親顧頡剛》,華東師範,1997。
8. 錢穆 1895-1990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9. 蔣廷黻 1895-1965
《蔣廷黻回憶錄》,傳記文學,1983。
10. 蕭公權 1897-1981
《問學諫往錄》,台北傳記文學,1972。
11. 翦伯贊 1898-1968
張傳璽,《翦伯贊傳》,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2. 吳晗 1909-1969
蘇雙碧、王志宏,《吳晗傳》,北京出版社,1984。
13. 白壽彝 1909-2000
白至德,《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
14. 譚其驤 1911-1992
葛劍雄,《悠悠長水:譚其驤前傳》(1997),《悠悠長水:譚其驤後傳》 (2000)。
15. 季羨林 1911-2009
《季羨林自傳》,江蘇文藝,1996。(或其他版本)
16. 周一良 1913-2001
《天地一書生》,北大出版社,2010。
17. 黃仁宇 1918-2004
《黃河青山》,台北聯經,2003。
18. 何炳棣 1917-2011
《讀史閱世六十年》,台北允晨,2004。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